看书123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清朝的经济与现代化(第2页)

票号

清朝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信用机构。亦称票庄、汇号或汇兑庄。乾隆、嘉庆以后,由于埠际贸易扩展,汇兑业务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应运而生。道光初年由山西平遥县日升昌颜料庄改组而成的日升昌票庄是最早的一家票号。票号多为合伙组织,也有独资经营。每号创始资本自数万两至二三十万两不等。其后,由盈利转化为护本、倍本等名目,实有资本不断扩大。

中国自办的银行

1897年5月27日,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由太常寺少卿、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奉特旨开设”,总行在上海。在该行250万两实收资本中,由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盛宣怀名下包括他本人和代其他官僚出面投资的达73万两。另有户部拨存、分5年还清的生息存款100万两。其后,20世纪初,清政府又在法律上承认民营银行的开设。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各地先后建立了10余家银行,即户部银行(1905年、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北京)、浚川源银行(1905年,成都)、信成银行(1906年,北京)、信义银行(1906年,镇江)、浙江兴业银行(1907年,总行原在杭州,旋移上海)、交通银行(1908年,北京)、四明商业储蓄银行(1908年,上海)、直隶省银行(1910年,天津,由直隶省银号改组而成)、殖业银行(1911年,天津)、福建银行(1911年,福州)、四川银行(1911年,成都)。

官办企业

官办企业是指清政府指派官员、筹拨创办费和常年经费、雇佣工人使用机器或机械动力进行生产的企业。其中,军事工业占绝大部分,民用企业只占小部分。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次年,设立上海洋炮局。1863年又创办苏州洋炮局。1865年,清政府在上海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至1911年,全国共创建了26个军用企业。它们生产的产品不投入交换,属于非商品生产。这些企业从设计施工、机器装备、生产技术,直到原材料和燃料的供应,大多依赖外国势力的支持。清政府曾设立若干民用企业,分布在采掘、冶炼和棉、毛、纺织等经济部门。为供应福州船政局和其他军事企业急需的燃料,清政府于1875年着手开发台湾基隆煤矿,经营3年,于1878年产煤。这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经营汉阳铁厂。1878年,左宗棠在兰州筹办兰州机器织呢总局。官办棉纺织企业有湖北织布官局,由张之洞于1888年在武昌筹办。其后又在1898年设立制麻局。人们通常所称的湖北纺织局即是湖北织布、纺纱、缫丝、制麻4局的通称。20世纪初,官办民用企业在数量上有所增加,绝大多数属于地方经营。

张之洞像

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

1865年6月8日,曾国藩和李鸿章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主要制造枪、炮、子弹等军用品,也能制造轮船。厂旁设立的兵工学校,招收学生学习有关机械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厂内还设翻译馆,主要翻译军事和工程方面的书籍。1867年,局址由虹口迁到城南高昌庙。至1893年,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工业企业,是中国按西方工业模式自办近代工业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近代兵轮“恬吉”号;冶炼出中国第一炉钢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机械工业制造学校;最早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1868年6月设立翻译馆,介绍西方科技情况和成就。

甲午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锐减。1905年4月,江南制造局实行局坞分家,所属造船厂改称江南船坞,而制造军火部分则改称上海制造局,至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

福州船政局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1812年~1885年)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这是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船政局内设铸铁厂、铸模厂、拉铁厂、打铁厂、锅炉厂、轮机厂、合拢厂、钟表厂等,规模之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当时亦属世界先进。船政局是官办企业,创办费47万两,每月经费起初是5万两,后来增加到7万两,机器和材料都从法国购买。左宗棠的工程师都是法国人。船政局中工匠约为两三千人,杂工有八九百人。后来,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也称“求是堂艺局”,是中国最早的造船和驾驶技术学校。

同治六年(1867年),福州船政局开始生产,同治八年(1869年),造成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开中国自造轮船之先河。从同治八年铁厂开工到同治十三年(1873年),船政局用法国破旧机器共造大小轮船15艘,均为木质。从光绪元年(1875年),外国技术人员撤走,福州船政局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进行轮船制造。光绪三年(1877年),第一艘铁肋船“威远”号下水。19世纪80年代,船政局依靠留学归来的吴德章、杨廉臣、李寿田等人,开始建造2400马力的巡洋快船。第一艘快船名为“开济”号,除了龙骨、锅炉从外国购进,其余都是自行设计制造。1882年建成第一艘巡洋舰。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船政局共造各种船只40艘。辛亥革命后,改称为“海军造船所”。

轮船招商局

1872年,李鸿章上奏请求设立轮船招商局,得到清政府批准。于是,中国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清政府派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因朱其昂经营不善,后李鸿章委任唐廷枢为总办,改组全局。轮船招商局名为商办,实际是官商合办。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牛庄、烟台、天津、汉口、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新加坡等地,主要承运漕粮,兼揽商货。初创时,只有轮船3艘,后来又不断购买,增加到12艘。唐廷枢主事后,招商局发展顺利,1877年,又购进旗昌轮船公司的旧轮船18艘,组成一支实力可观的商船队。

1885年,盛宣怀奉命进行“整顿”,改为官督商办,但仍连年亏损。1909年,轮船招商局再次改组,归邮传部管理。

开平矿务局

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到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矿产,而且质地优良,就在第二年八月派唐廷枢筹办矿务局,并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招商集股。

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开平矿务局在直隶(今河北)唐山开平镇成立,这是清末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

矿务局成立后,光绪四年(1878年)开工凿井,用机器采掘;光绪七年(1881年)全面投产,雇工3000人,当年产煤3600余吨;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增加到73万吨。该局不断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光绪十二年(1886年)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后来还购买了一艘运煤船。该局产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到19世纪末,总资产已近600万两,是洋务派所办采矿业中成效最为显著的。

光绪十八年(1892年)唐廷枢死后,由江苏候补道张翼接任总办。因盲目扩建,耗资过巨,大借外债,致使外国垄断势力渗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翼将矿务局实行中英合办,改名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在英国注册,矿权逐渐被英国人霸占。

中国兴办电信事业成立电报总局

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请筹设津沪电报线,在天津成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委派盛宣怀为总办。光绪七年(1881年)十一月津沪线完工前,津沪电报总局正式命名为中国电报总局。

早在1869年,丹挪英电报公司、丹俄电报公司和挪英电报公司联合组成大北电报公司(总部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次年,该公司为将电报线路从日本展设到中国海岸,成立大北中国电报公司,开始在香港、上海之间以及上海、长崎之间铺设海底电缆,并擅自将电缆接通至上海租界。1871年,英国大东电报公司从印度铺设海底电缆至香港。1877年,清政府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津沪电线通报后,从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起,中国电报总局改为官督商办,招股集资,以充经费。十二月,李鸿章设苏浙闽粤电线,第二年,两江总督左宗棠奏设江宁至汉口的长江电线,都由中国电报总局办理,于光绪十年(1884年)建成。同时为扩大招股,又将总局由天津移到上海,一方面与外商公司交涉折冲电报利权事宜,另一方面统筹各路电线的架设,陆续建成干线多条。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始,盈利显著增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奏准电报收归官办,自己兼任总办,引起商股的反对。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中国电报总局为上海电政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邮传部收赎了商股。电报总局的设立,使中国新式通讯业得以产生,从而改变了延续了2000年的驿站通讯方式。

詹天佑修筑铁路

詹天佑(1861年~1919年),字眷诚,江西婺源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为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幼童生赴美国留学,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从1888年起,他参与和主持修筑多条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詹天佑先后参与修建、勘测和主持修建的铁路路线有:京奉铁路、江苏铁路、京张铁路、张绥铁路、津浦铁路、洛潼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汉粤川铁路等。1905年~1909年,他以总工程师的身份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千米,是第一条由中国人勘测、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铁路。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以有限的经费、高超的技术,用复式大功率机车前引后推及大坡度“之”字线展线,越过了险峻的八达岭;并采用新工程技术,减少了工程数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费用,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此外,詹天佑还勘测设计并主持修筑了中国自建的川汉铁路宜昌至万县段,以及主持了粤汉铁路和汉粤川铁路的修建工程。

1909年,詹天佑获清政府工程进士第一名。在1916年,他获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此外,詹天佑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华英工学字汇》,另外还著有《京张铁路工程记略》等著作。

陈启沅

陈启沅(约1825年~约1905年),近代民族工业先行者,字芷馨,广东南海人。1854年,他出国至南洋,遍历各埠,在安南(今越南)或暹罗(今泰国)看到法国式的“机械制丝,产品精良”,萌生创办缫丝厂的念头。1873年回国后,在故乡南海简村开办名叫继昌隆丝偈的缫丝厂。起初规模很小,丝釜不过数十个。后采用锅炉热水蒸气煮茧,并使用蒸汽动力和机器传动装置,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所缫之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较大,售价也较高。19世纪80年代初,南海一带已有丝厂多家,并出口缫丝。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朝末年的状元。他不愿做官,决心以兴办实业来救国。

1895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结束中日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除了割地、赔款、开辟商埠外,还有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内地开办工厂的条款。为了抢在外资在内地设厂之前创办一些工厂,张之洞委派张謇在通州集资兴办纱厂。经过张謇的一番努力,到1899年5月在南通建成大生纱厂。大生纱厂投产后,得到了官府的支持。该厂投产后不但较快地站稳了脚跟,经受住了洋商、洋货的竞争,而且年年盈余。大生纱厂创办成功,是张謇生平的一件大事,它也鼓励了一些有钱人投资办厂。

为了发展生产,张謇又陆续开办了一批企业。张謇还参加投资了很多公司,成为名噪东南的实业家。

可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景并不长久。1970年~1922年间,各盐垦公司连续遭遇自然灾害,加上用人不当、经营不善,使大生纱厂负债愈重。加之国内军阀连年混战,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经济压迫加剧,到1923年,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转为亏损。

张謇虽曾有“失败不要紧,第一要失败得光明,第二要失败后有办法。大家打起精神,决心再来打一个败仗以后的反攻,不要馁,不要退”的打算,但这个决心未及实现,他就在1926年8月24日病故于南通,终年74岁。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张謇是位清末从封建士绅转化过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他在兴办实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引导和促进作用。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圣世巫医  唐诗三百首  德国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春禧宫谋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我有一尊炼妖壶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飞毡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历史的教训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抱天揽月传  

热门小说推荐
穿书第一章我杀死了原男主

穿书第一章我杀死了原男主

(1V1,欢脱,甜宠,双火葬场)身为一个血族始祖,穿书第一章我杀死了原男主。吓晕了现男主。恐吓了鲁班在世系统。颠覆了书中原剧情。丁丁伪装成人类生活在古代,我实在是太难了!萝莉身御姐心傻白甜行事吸血鬼始祖女主X俊逸身混账心二世祖行事纨绔王爷既然相爱就一起作天作地cpQQ群1083577916...

灵魂导游

灵魂导游

带着秦始皇去西安看兵马俑。导游秦牧白意外身死被诡异的复活之后,他就接到了一个任务,带一些特殊的人去旅游,而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带着秦始皇去西安看兵马俑...

战神孙悟空

战神孙悟空

作者梦醉孤新的经典小说战神孙悟空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战神孙悟空战神悟空本是万妖之王,与天神界毫无瓜葛,但数万年前,悟空战神一怒之下打上九霄云外,斩杀天神数十万,引起诸神之怒,但,即便有通天之力的如来圣佛也无法斩杀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战神悟空,只能将其封印在五行山下。悟空战神心底有刻骨之仇,不甘在这封印之中神魂俱灭,于是将毕生神力灌入金箍棒之中,以金箍棒蹦碎之力破坏封印。神魂逃出生天,而后转世投胎,只等神魂觉醒重新打上九天云霄,讨要公道...

夏小麦刘星辰

夏小麦刘星辰

一觉醒来,夏小麦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极品亲戚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原主怎么能这么丑???满脸脓包肥腻得五官都挤在了一起,这这这,这怎么能忍???撸起袖子,夏小麦开始了漫漫长路看,减肥治脸斗亲戚养包子咦,这便宜老公怎么看她眼神越来越不对?甚至还想扑倒她?等等,我们要约法三章,你不能靠近我!夏小麦抵着某汉子的胸膛,不让他再靠近。某汉子一把抓住夏小麦的手,紧紧抱住夏小麦媳妇儿,男人疼自己的女人,天经地义!说着,直接将某女扑倒...

蜜爱婚约总裁离婚请签字

蜜爱婚约总裁离婚请签字

暗恋多年,她用最为卑劣的手段逼迫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上位成了名正言顺的傅太太。婚后生活,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为了他能够回头看自己一眼,却不料等来的是他携旧爱归来。母亲病逝,孩子流产,她终于在这场婚姻中绝望,却不料在他看到离婚协议书的时候会愤怒的把她逼至墙角,用指尖轻挑起她的下巴,轻声道傅太太,你以为离了婚,就能逃出我的手掌心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