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123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章(第1页)

要写小说,总而言之就得阅读许多的书。同样的道理,要写人物,就得了解大量的人。我觉得这么说也全然无碍。

虽说是&ldo;了解&rdo;,但也不必彻底理解和通晓对方。只须瞟上一眼那人的外貌和言行特征就足够了。只不过无论是自己喜欢的人,还是不太喜欢的人,老实说甚至是讨厌的人,都要乐于观察,尽量不要挑肥拣瘦。因为把登场人物一律都搞成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或是容易理解的人物,用长远的观点去看,那部小说就会变成缺乏广度的东西。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这些人物采取各种不同的行动,彼此冲突碰撞,事态才会出现变动,故事才能向前推进。所以,哪怕一见之下,心想&ldo;我可不待见这家伙&rdo;,我也不会背过脸去,而是将&ldo;哪里不顺眼&rdo;&ldo;怎样不讨人喜欢&rdo;这些要点留在脑海里。

很久以前‐‐我记得是在三十五岁前后‐‐曾经有人对我说:&ldo;你的小说里不会出现坏人啊。&rdo;(后来我才知道,库尔特&iddot;冯内古特的父亲临终前也对他说过一模一样的话。)被他这么一说,我便思忖:&ldo;细想一下,好像还真是这样。&rdo;自那以来,便有意识地让一些反面角色在小说里登场。与其说我当时将心思放在让小说跌宕起伏上,不如说是放在构筑自己私人的(相比之下是和谐的)世界上。必须先确立这种属于自己的安定的世界,当作与粗野的现实世界相抗衡的避难所。

然而随着年龄不断增加‐‐不妨说是(作为一个人和一个作家)不断成熟,尽管进展缓慢,但我渐渐能在故事里安置负面的或者说不那么和谐的角色了。要问是怎么做到的,首先是因为我的小说世界已基本成形,可以将就着工作了,及至下一步,把这个世界拓展得更广更深、更具活力便成了重大课题。为此就必须让出场的人物富于多样性,让人物的行动有更大的振幅。我越发强烈地感到有这种必要。

再加上我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历过(不得不经历)种种事情。三十岁时姑且成了一位职业小说家,也变成了公众人物,于是不管乐意不乐意,都得承受迎面扑来的强烈风压。我绝非热衷抛头露面的性格,但有时会身不由己地被推上前去。时不时也得干一些本不想干的事情,还遭到过亲近之人的背叛,为此心灰意冷。既有人为了利用我,大说特说言不由衷的溢美之词,也有人毫无意义地(我只能认为是这样)对我破口大骂。还曾被人家真真假假地说三道四。此外还遭遇过种种匪夷所思的怪事。

每当遭遇这种负面事件,我就留心观察相关人物的言行举止。既然苦头是非吃不可了,索性从中淘取些貌似有用的东西‐‐其实就是&ldo;不管怎样,总得保住老本&rdo;啦。当时难免会心中受伤、情绪低落,但如今想来,这样的经历对我这个小说家来说也算是充满营养的东西。自然,美妙而愉快的经历肯定也有不少,但相比之下,记忆犹新的却净是负面的事情。与回忆起来让人愉悦的事情相比,倒常常想起那些不愿回忆的事。总而言之,不妨说从这样的事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回头想想,我喜欢的小说,似乎以出现很多饶有趣味的配角的居多。在这层意义上,首先啪的一下浮上脑际的,要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读过此书的各位想必都知道,这部作品中荒诞离奇的配角层出不穷。明明篇幅很长,读起来却丝毫不嫌烦。让人觉得&ldo;怎么会有这种家伙呀&rdo;的丰富多彩的人物、稀奇古怪的角色络绎不绝地登台露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脑袋里肯定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档案柜。

说到日本的小说,夏目漱石的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实在是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哪怕是偶然露面的小角色,也都栩栩如生,拥有独特的分量。这种人物道出的一句台词、露出的一个表情、做出的一个动作,都能奇妙地长留心间。阅读漱石的小说总让我感佩的,就是几乎不会出现&ldo;此处需要这样的人物,所以姑且叫个人上场&rdo;式的凑数的人物。他的小说不是一拍脑门胡编乱诌的,而是让人有扎扎实实的感受。可以说每一个句子都经过精雕细琢。这样的小说,读来本本都让人信服,可以放心地读下去。

写小说时让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ldo;只要愿意,自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rdo;。

我原来是用第一人称&ldo;我&rdo;开始写小说,这种写法坚持了二十多年。短篇之类有时会用第三人称,长篇则始终使用第一人称。当然,&ldo;我&rdo;并不等于村上春树,就如同雷蒙德&iddot;钱德勒并不等于菲利普&iddot;马洛,根据不同的小说,&ldo;我&rdo;的人物形象也在发生变化。尽管这样,坚持用第一人称写作,久而久之,现实中的我与小说中的主人公&ldo;我&rdo;的界线‐‐无论对作者还是对读者来说‐‐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难免变得不够分明。

刚开始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或者说我本想以虚构的&ldo;我&rdo;为杠杆的支点,构筑起小说世界,并将它拓展开来。但是不久后便渐渐感到仅凭这一点不够用了。尤其是随着小说的篇幅与架构扩展开去,仅仅使用&ldo;我&rdo;这个人称便有些憋屈气闷,于是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便按章轮流使用&ldo;我&rdo;和&ldo;在下&rdo;这两种第一人称,这也是试图打破第一人称功能局限的尝试。

最后一部只用第一人称写作的长篇小说,是《奇鸟行状录》(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五年)。然而篇幅长到如此地步,单凭&ldo;我&rdo;的视点讲述故事便显得捉襟见肘,得时时处处带入种种小说式的创意。或是加入别人的叙述,或是插入长长的书信……总之引进一切叙事技巧,试图突破第一人称的结构制约。然而有些地方毕竟让人感觉&ldo;这就算走到尽头啦&rdo;,接下来的《海边的卡夫卡》(二○○二年)就把一半内容切换成了第三人称叙事。少年卡夫卡的章节都沿用旧例,由&ldo;我&rdo;担任叙述者推进故事,此外各章则以第三人称讲述。如果有人说这是折中,这话一点都不假,可尽管只占了一半,却由于导入了第三人称这个声音,使小说世界的范围大幅扩展开来。至少写这部小说时,我感到自己的手法要比写《奇鸟行状录》时自由多了。

后来所写的短篇小说集《东京奇谈集》、中篇小说《天黑以后》,从头至尾都采用了纯粹的第三人称。我好比是在那里面,即以短篇小说与中篇小说的形式,确认了自己能完美地运用第三人称。就像把刚买的跑车开到山道上去试驾,确认各种功能的感觉一样。依序将流程整理一遍,从出道开始到告别第一人称、只用第三人称写小说,几乎过去了二十年。真是漫长的岁月啊。

一个人称的切换,何以竟需要如此之长的时间?确切的理由连我自己也不清楚。其他姑且不问,恐怕有一点是运用第一人称&ldo;我&rdo;来写小说,我的身体和精神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转换起来自然要耗时费力。这在我而言,与其说仅仅是人称的变化,不如说得夸张些,更接近于视点的变更。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  有人骗你  斯普特尼克恋人  龙票  且听风吟/好风长吟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啼笑因缘  梁山伯与祝英台  挪威的森林  中国文坛传奇作家:我的父亲张恨水  美人恩  亡魂鸟  海边的卡夫卡  虎贲万岁  窗边的小豆豆  现代青年  纸醉金迷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春明外史  偶像  

热门小说推荐
神级基地

神级基地

虚魔界入侵,舒风觉醒成为了灵能者,接触到了世界的真实。舒风凭借着体内的神秘基地之力,在虚魔界侵蚀界人间界三界之中一步步崛起,最终踏足巅峰。ps已经完本异世之虫族无敌神卡神魔系统神魔无双机械神皇命运之眼...

捡个相公是战神安易凤卿尘

捡个相公是战神安易凤卿尘

我娃缺爹你缺藏身之处,各取所需!放心,本王的眼光高着呢!可是赖在她床上不走还故意黑脸的男人是谁?娘子,你一定给我下蛊了!娘子,你确定有皇奶奶不做要做孙媳妇?精通医卜星相的安易穿越到古代成了农妇,算命行医卖药看风水甚至帮人下葬,迅速发家致富顺便招个花美男入赘,只是当初被那皮相迷惑了眼,什么九五之尊的面相,什么秀色可餐,这相公毒舌洁癖又腹黑,阴起人来忒狠,实在不招人待见。...

极品小春医-1

极品小春医-1

原本被人瞧不起的小村医,为了救治被蛇咬了那里的嫂子,从而不得已修炼了一门奇怪的功法,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和村里其他的嫂子做那事儿。大宝,晚上记得早点儿来嫂子家,嫂子给你留门...

少帅每天都在吃醋

少帅每天都在吃醋

少帅每天都在吃醋由作者八寻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少帅每天都在吃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老衲还年轻

老衲还年轻

当伍文定被几百年前的高僧灌顶了以后,他应该做什么呢?他可以叱咤球坛,篮球足球样样行可是他只是去场上遛了个圈。他可以笑傲商海,财源滚滚而来可是他宁愿把钱都送人。他可以拳打天下,无人能敌可是他从不动手伤人,累趴下最好他觉得做再多事情,也不过是回归到生活中来,所以还是过好自己最简单的生活陶雅玲觉得自己老公毕业就得乖乖娶自己所以不着急孙琴觉得看上的学长和自己是天造地设所以也不着急米玛觉得神通大和尚摆明了是自己一生的伴侣所以更不着急于是就被有心人钻了空子本书不装,不风云突变,不沙发过短,不王八之气,喜欢清汤小面的来看看书友群...

超神学院魔法师

超神学院魔法师

超神学院魔法师内容简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