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123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清朝的发展与衰亡(第2页)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缔结的第一个条约,全称《尼布楚议界条约》。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1689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共分6款,其中有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规定是: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唯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行存放待议(第一款)。还规定:“俄人在亚(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第二款)。条约还就两国互不收纳逋逃、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贸易互市等事宜作了具体规定。

三征噶尔丹

沙俄政府在雅克萨失败以后,并不甘心,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又唆使准噶尔部(蒙古族的一支)的首领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3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

1690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分兵两路。右路清军先接触噶尔丹军,福全带左路清军反击,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内)将叛军杀得七零八落,叛军纷纷丢了营寨逃走。噶尔丹一看形势不利,使出缓兵之计,假意求和,带领残兵逃到漠北去了。噶尔丹回到漠北,表面向清朝政府表示屈服,暗地里重新招兵买马,并扬言将大举进攻。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分3路夹击。两军遭遇在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清军前后夹击,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脱逃。经两次大战,噶尔丹叛乱集团土崩瓦解,但噶尔丹仍继续顽抗。隔了一年,康熙帝又带兵渡过黄河亲征。这时候,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已经被他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占领,他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到,也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噶尔丹走投无路,就服毒自杀了。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赐给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清政府又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漠北蒙古。

后噶尔丹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攻占西藏。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远征西藏,驱逐了策妄阿拉布坦,护送达赖喇嘛六世进藏。以后,清政府又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代表清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岳钟琪

岳钟琪(1686年~1754年),清朝名将,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捐纳同知改武职,任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四川永宁协副将;五十九年(1720年),奉命率军随定西将军噶尔弼入藏,直抵拉萨,击败准噶尔兵。六十年(1721年),升四川提督。雍正二年(1724年),率军随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授三等功,赐黄带。三年(1725年),兼甘肃巡抚和川陕总督。五年(1727年),在陕甘两省推行摊丁入亩。又对四川乌蒙等土司实行改土归流。雍正年间,屡征准噶尔,拜宁远大将军。后因刚愎自用,坐失战机,被削爵夺职,拘兵部,后获释家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金川之役以总兵衔起用,不久,授四川提督。十四年(1749年)正月,随傅恒参与大金川之战,说降大金川土司沙罗奔,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授兵部尚书衔,还四川提督任,赐号威信。乾隆十九年(1754年),镇压陈琨起义,病死于四川资州。著有《姜园集》《蛩吟集》等。

清朝的疆域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

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计有内地18省和东北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以及内外蒙古、唐努乌梁海(在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青海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北到唐努乌梁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东到台湾诸岛屿,南到南沙群岛,这就基本上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加强和巩固国家统一事业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世宗雍正

雍正皇帝(1678年~1735年),在位13年,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年,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夺得帝位后,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巩固皇位。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他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即密写继位皇子的名字,藏于乾清宫的匾额之后)。雍正元年(1723年),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雍正二年(1724年),决定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雍正三年(1725年),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雍正七年(1729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钳制思想、打击政敌、树立权威的手段。同年,始设军机房,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还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取消诸王对下五旗(正红、镶红、镶白、正蓝、镶蓝)军队的统率权,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摊丁入亩,保证赋税收入。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出兵平定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镇压准噶尔部贵族骚扰。与沙俄订立《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雍正十三年(1735年)卒。

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清朝名将,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侍讲学士。四十八年(1709年),任四川巡抚。五十七年(1718年),升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六十年(1721年),改任川陕总督。曾多次督兵剿抚辖区内少数民族武装。蒙古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攻袭西藏,年羹尧以定西将军衔率军征剿,平定西藏。雍正即位后,颇得倚任。雍正元年(1723年)授抚远大将军,青海蒙古台吉罗卜藏丹津叛,奉命进讨,督军至西宁,以功加太保,封公爵。次年,朝廷从其议,以岳钟琪等率兵4路进剿,大破叛军,青海平定。他既居高位,乃恃功骄纵,威权自恣。至京师,王大臣郊迎,不为礼。后遭雍正帝猜忌,调任杭州将军。又因众官交章劾奏,罢将军任,尽削其职、爵,逮至京师问罪。1724年以92款罪被勒令自尽。著有《治平胜算全书》《年将军兵法》。

设立军机处

清初,清廷中央政府机构在明朝的建制上,又增加了自己的特点。既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与内阁作为中央主要行政机构,同时又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居于内阁之上,作为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互相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维护满族贵族特权地位的机构。后来历任皇帝为提高皇权,对其势力加以削弱,议政制度慢慢衰落下来。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并任命亲信大臣撰拟谕旨,执行皇帝下达的各种命令,权势甚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削弱。雍正帝即位后,首先收回了诸王的军权,接着在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军机房,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改称为军机处,秉承皇帝谕旨办理各种机要事务,完全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清廷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代皇权进一步的提高,封建专制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采取两种手段:对于服从统治的文人,采取招抚的办法;对于不服统治的,采取严厉的镇压。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珑的文人,私自召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这时候,庄廷珑已死去。朝廷下令,开庄廷珑棺材戮尸,把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查下去,一共株连了70多人。

由于这类案件完全是因写文章引起的,所以就叫作“文字狱”。

康熙帝死后,他的第4个儿子胤禛即位,这就是清世宗,又称为雍正帝。在雍正帝的统治下,文字狱更多更严重了。其中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了反清斗争,失败后,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做官,他坚决拒绝了。官员劝他不听,后来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剃发当了和尚。吕留良当了和尚以后,就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后来,吕留良死了,他的书也没有流传开去。

有个叫曾静的湖南人,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

张熙到浙江后,不但打听到了文稿的下落,还找到了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谈得很投机。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就约两人见了面,4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大家就秘密商量推翻清王朝的办法。

他们知道,光靠几个读书人成不了大事。后来,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握有重兵。他想,要是能劝说岳钟琪反清,就大有成功的希望。曾静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岳钟琪。岳钟琪是位高权重的川陕总督,岂肯冒谋逆大罪,听从小民蛊惑。他迅速将这事上报雍正帝。雍正批示岳钟琪审理此案,并指示岳钟琪不要重刑逼供,要设法引诱他说出实情。岳钟琪于是会同陕西巡抚西琳、按察司顾色定下诱导之计,岳钟琪先将张熙偷偷放出,以礼相待,然后痛哭流涕,说自己早有谋反之意,只是皇帝监视严密,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又要与张“盟誓”,迎聘他为老师,共举义旗,反满复汉。

张熙信以为真,将老师曾静的姓名、居地以及平常交游的人,和盘托出。岳钟琪得到了其想要的东西后,立即恢复本来的面目,将张熙重新下狱,把所得情报上报雍正帝。

雍正帝迅速采取措施,于十月间派副都统海兰,十一月初派刑部侍郎杭奕禄为钦差急赴湖南,将曾静及刘之珩、陈立安、陈达、张新华等与曾静和张熙有关的亲友扣押;又命浙江总督李卫查抄已故的吕留良家,将吕留良的儿孙以及一帮学生拿获。后来雍正又命将各犯解送京师。

雍正帝为了挽回声誉,洗刷失德的罪名,尽力寻找攻击他失德的言论制造者。曾静所列举的雍正“十大罪状”中“谋反、逼母、弑兄、屠弟”等都是不曾向民间公布的重大政治事件,乡野小民怎么会知道的?其后必有更大的阴谋者在散布谣言。于是他下令有司追问曾静何以得知这些小道消息,曾静供认是听安仁县生员何立忠和永兴县医生陈象侯说的。雍正帝顺藤摸瓜,发现根源竟然是允禩集团的人。原来允禩、允禟的奴隶、太监因受到其主人的牵连,被贬往边远的地区,心怀不满,便到处散布谣言。

雍正帝决心挽回自己的名誉,他屡发上谕,再次宣布允禩集团罪状,讲述储位斗争以前的历史,为自己辩白。为了使自己的辩白能够广传天下,家喻户晓,他又将关于曾静一案的上谕编辑在一起,附上曾静的口供,编成《大义觉迷录》。雍正帝将该书颁发到全国各府州县学,命地方官向百姓宣讲。

除了这样真是由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案子之外,有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或是挑剔文字过错惹出的大祸。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挑剔说这“清风”指的就是清朝。这样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丢掉了。

乾隆下江南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上了皇位。他在位60年中,保持和发展了康熙、雍正时期的势头,所以后世人常常把他和康熙、雍正皇帝并称,把他们在位的100多年说成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当时,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乾隆帝即位后的前10多年,兢兢业业地治理朝政,但在位后期,重奢靡,铺张浪费。乾隆帝在位60年,就6次游江南,4次谒祖陵,5次游五台山,到曲阜祭孔、到河南告诣嵩山的次数不可胜数。各地地方官为了投皇帝所好,每次接圣驾都要大大排场一番,有时候一次就花去二三十万两银子。乾隆皇帝每次乘船顺运河游江南,运河两岸都搭满了戏台、彩棚,沿河排列着无数彩船。他的龙舟及大大小小的随行船只共有1000多艘,都由青壮年拉纤,称为“龙须纤”。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德国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圣世巫医  历史的教训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飞毡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唐诗三百首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春禧宫谋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我有一尊炼妖壶  抱天揽月传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狼帝归来

重生之狼帝归来

作者随缘的经典小说重生之狼帝归来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人类将崩凶兽并起远古恶魔作乱一归结于当年圣山上送出的婴儿。大道将变风云涌动,阴差阳错少年徐夜重生为狼。面对弱肉强食的凶兽世界,徐夜该如何生存下去,曾经身为人类的徐夜该如何取舍?看徐夜今朝脚踩凶兽巨擎,口撕人类至强,重归圣山之巅。...

重生后我成了首辅的心头好

重生后我成了首辅的心头好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我恋长安某。女殿下!1v1双洁甜宠沈长安在她一意孤行的娘亲的逼迫下,瞒着所有人当了个东宫太子,本该一路繁华锦绣,奈何第一世眼瞎信错了人,被人陷害,直落个千古罪人被人活活烧死的下场。重来一世,她发誓要抱紧那个出身低微未来却有一片坦途的首辅大人的大腿。从小培养,从头做起!绝不让首辅大人落到别人手中!虽然首辅大人心思难测,但她发誓一定要坚持下去。可是计划实行一半,却出了一点儿...

花朝跃农门

花朝跃农门

一朝穿越,发现自己居然嫁人了,娘家不要,婆家不喜。吃不饱穿不暖,被人欺被人嘲,身后还有不省心的小叔子小姑子一溜串。老二又馋又懒,老三一心想嫁个有钱公子哥,老四只顾着贪玩,好歹自己亲弟弟是个懂事的,但奈何是个病秧子,整天让人提心吊胆。花朝喜只觉得头大,不过好在咱有锦鲤运相助。于是挽起袖子,开荒种田,做美食开店。...

极品大小老婆

极品大小老婆

李飞被老妈逼着相亲,然后睡了一觉。竟然得到了一个强悍的大小老婆系统。从此在各个位面开始了香艳之旅。将各个位面的美女带回现实世界做老婆,成了他的终极梦想,并且他也一直在这么做着。妈,你再也不用逼我结婚了。这个是小龙女,我老婆。额,那你后面那个又是谁?她是婠婠,也是我老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极品大小老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美女总裁的超级女婿

美女总裁的超级女婿

我陆平原本不会把你们这些小毛贼放在眼里。但你们偏偏要将我陆家赶尽杀绝,诈我钱财,欺我父母。我岂能容你?...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