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123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 戴震XiNShUHaiGe CoM(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不鄙文丛·中国哲学常识(.shg.tw)”!

三戴震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十七八世纪是个反理学的时期。第一流的思想家大抵都鄙弃那谈心说性的理学。风气所趋,遂成了一个“朴学”时代,大家都不讲哲学了。“朴学”的风气最盛于十八世纪,延长到十九世纪的中叶。“朴学”是做“实事求是”的工夫,用证据作基础,考订一切古文化。其实这是一个史学的运动,是中国古文化的新研究,可算是中国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代。这个时期的细目有下列各方面:

(1)语言学(Philology),包括古音的研究,文字的假借变迁等等。

(2)训诂学(Semantics),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证据,考定古书文字的意义。

(3)校勘学(TextualCriticism),搜求古本,比较异同,校正古书文字的错误。

(4)考订学(HigherCriticism),考定古书的真伪,著者的事迹等等。

(5)古物学(Archaeology),搜求古物,供历史的考证。

这个大运动,又叫做“汉学”,因为这时代的学者信汉儒“去古未远”,故崇信汉人过于宋学。又叫做“郑学”,因为郑玄是汉代的大师。但“朴学”一个名词似乎最妥当一点。

这个运动的特色是没有组织大哲学系统的野心,人人研究他的小问题,做专门的研究:或专治一部书,(如《说文》)或专做一件事,(如辑佚书)或专研究一个小题目。(如“释绘”)这个时代的风气是逃虚就实,宁可做细碎的小问题,不肯妄想组成空虚的哲学系统。

但这个时代也有人感觉不满意。如章学诚(实斋)便说这时代的学者只有功力,而没有理解,终身做细碎的工作,而不能做贯串的思想,如蚕食叶而不吐丝。

其时有大思想家戴震出来,用当时学者考证的方法,历史的眼光,重新估定五百年的理学的价值,打倒旧的理学,而建立新的理学。是为近世哲学的中兴。

戴震是徽州休宁人。少年时,曾从婺源江永受学;江永是经学大师,精通算学,又长于音韵之学,又研究程朱理学。在这几方面,戴震都有很精深的研究。他是一个举人,但负一时的盛名,受当世学者的推重。壮年以后,他往来南北各省,著作甚多。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四库全书馆,他被召为纂修,赐同进士出身,授庶吉士。他死时(1777)只有五十五岁。他的《戴氏遗书》,有微波榭刻本。其中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他的《孟子字义疏证》。此书初稿本名“绪言”,现有《粤雅堂丛书》本可以考见初稿的状态。但当时是个轻视哲学的时代,他终不敢用这样一个大胆的书名,故他后来修正此书时,竟改为《孟子字义疏证》,——表面上是一部讲经学的书,其实是一部哲学书。(参看胡适校读本,附在他的《戴东原哲学》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

我曾指出理学的两条路子,即程颐说的: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程朱一派走上了格物致知的大路,但终丢不了中古遗留下来的那一点宗教的态度,就是主敬的态度。他们主张静坐,主张省察“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是何气象”,主张无欲,都属于这个主敬的方面,都只是中古宗教的遗毒。因为他们都不肯拋弃这条宗教的路,故他们始终不能彻底地走那条格物致知的路。万一静坐主敬可以得到圣人的境界,又何必终身勤苦去格物致知呢?

颜元、李塨终身攻击程朱的主静主敬,然而颜李每日自己记功记过,“存理去欲”,做那“小心翼翼,昭事上帝”的工夫,其实还是那“主敬”的态度。相传李塨日记上有“昨夜与老妻敦伦一次”的话,此言虽无确据,然颜元自定功过格里确有“不为子嗣比内”的大过。(《年谱》,《畿辅丛书》本,下,页十。)他们尽管要推翻理学,其实还脱不了理学先生的陋相。

戴震生在朴学最盛的时代,他是个很能实行致知格物的工夫的大学者,所以他一眼看破程朱一派的根本缺点在于走错了路,在于不肯抛弃那条中古宗教的路。他说:

程子、朱子……详于论敬而略于论学。(《疏证》十四)

为什么程朱有这根本大病呢?因为他们不曾抛弃中古宗教留下来的谬见。戴震说:

人物以类区分。……人与人较,其材质等差凡几?古贤圣知人之材质有等差,是以重学问,贵扩充。老、庄、释氏谓有生皆同,故主于去情欲以勿害之,不必问学以扩充之。

在老、庄、释氏既守己自足矣,因毁訾仁义以伸其说。……陆子静、王文成诸人同于老、庄、释氏,而改其毁訾仁义者以为自然全乎仁义,巧于伸其说者也。

程子、朱子尊“理”而以为天与我,……谓理为形气所污坏,是圣人以下形气皆大不美,……而其所谓“理”别为凑泊附着之一物,犹老、庄、释氏所谓“真宰”“真空”之凑泊附着于形体也。理既完全自足,难于言学以明理,故不得不分理气为二本,而咎形气。盖其说杂糅傅合而成,令学者眩惑于其中。……

理为形气所污坏,故学焉“以复其初”。“复其初”之云,见庄周书。(《庄子·缮性篇》)盖其所谓“理”,即如释氏所谓“本来面目”。而其所谓“存理”,亦即如释氏所谓“常惺惺”。……(《疏证》十四)

他认清了理学的病根在于不肯拋弃那反人情性的中古宗教态度,在于尊理而咎形气,存理而去欲,故他的新理学只是并力推翻那“杂糅傅合”的,半宗教半玄学的旧理学。旧理学盲目的推崇“理”,认为“天理”,认为“得于天而具于心”,故无论如何口头推崇格物致知,结果终走上主静主敬的宗教路上去,终舍不掉那“复其初”的捷径。旧理学崇理而咎欲,故生出许多不近人情的,甚至于吃人的礼教。一切病根在于分理气为二元与分理欲为二元。故戴震的新理学只从推翻这种二元论下手。

他的宇宙观便否认向来的理气二元论:

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为道而已。(《疏证》十七)

他说: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疏证》十六)

阴阳即是气化的两个方面,五行只是五种气化流行,“行”即道也。

他论“性”,也否认理气二元。性只是气质之性。他以为古书论性的话,最好的是《大戴礼》的

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

道即是阴阳五行;“分于阴阳五行以有人物,而人物各限于所分以成其性。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血气心知,性之实体也。”(《疏证》十六)

这是很明白的唯物论(Materialism)。宇宙只是气化的流行。阴阳五行的自然配合,由于分配的不同,而成为人物种种不同。性只是“分于阴阳五行以为血气心知”。血气固是阴阳五行的配合,心知也是阴阳五行的配合。这不是唯物论吗?这里面正用不着勉强拉出一个“理”或“天理”来“凑泊附着以为性”。于是六百年的理学的天论与性论也都用不着了。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上)  我是明末搬运工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下)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03·三国史话  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  乔国桢、周铁忠夫妇纪念文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套装共4册)  大策划迷你Q  全球碎裂亿万份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豪门战神狂婿楚叶沈怡雪  斩妖从熟练度面板开始  猎妖神殿  妖魔世界里的武夫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套装共3册)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话语权:鲜活好用的对话进击方法  开局继承神魔墓场  毕业之后还要上的10堂英语课  刚成人皇:开局亿倍暴击  

热门小说推荐
透视神医在校园

透视神医在校园

他武艺高强,使彪悍的警花为之倾倒。他医术绝代,让妩媚多情的女院长投怀送抱。他书画无双,令娇俏柔弱的校花朝思暮想。他仙法绝伦,被妩媚多情的女明星狂热倒追。当他的双眼开启透视功能之后,他总是会对身边的美女作出友好的提醒和我说话前,请先穿好衣服。他是林成飞,一个获得仙人传承的普通学生...

水风空落眼前花

水风空落眼前花

老婆,天黑了嗯,然后呢?你是不是该履行你的义务了?传说冷三少容貌倾城,长得比女人还好看。传说冷三少不近女色,对女人厌恶至极。传说冷三少是商业中的帝王,杀伐果断,手段之狠辣令对手闻风丧胆。果然,传说不可信!眼前这个时时刻刻在她面前掉节操的家伙,绝对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冷三少!...

嫡女八字不好

嫡女八字不好

倒霉的小嫡女出生时就遭逢生母去世,被批命为命格太硬,从此就成为伯府不能见光之人。唯一的兄长也因躲避继母的黑手离家出走。出嫁前,要面对继母和姐妹的排挤与迫害,嫁人后,要承受婆家人的嫌弃与刁难。前路漫漫,以后的路将何去何从?总之,这就是一个伯府大家闺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故事。片断一将军夫人在做什么?小厮夫人在收拾嫁妆,准备回娘家。将军惊愕为什么,出了什么事情?小厮向上翻了一个白眼珠‘国公夫人说小公子不是将军您生的,夫人想合离。将军恼怒小公子的一张脸分明就是本世子爷的翻版,怎么能不是我亲生的。小厮委屈夫人说小公子是她生的。片断二丫环采莲夫人,我们快些走吧。将军走得太快了,我们跟不上了。阿慈仍然莲步轻移,端庄肃面’采莲,这是国公府,夫人我不能失了端庄,采莲埋怨将军真是的,昨天刚拜了天地,将军今天就这样,小姐,您得想法抓住将军的心才行。阿慈凉凉地看着丫环采莲,你是我的丫环,注意矜持。...

我的娘子可是绝世高手

我的娘子可是绝世高手

高黎,带着一双AR眼穿越古风世界,能一眼看穿众人经脉。在这妖魔乱舞之地,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先赚他一个亿。然后打造一个全新的真气朋克世界!...

书眼

书眼

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读什么书,学什么技能。读推理小说,学习思维读言情小说,学习恋爱读竞技小说,学习体育读盗墓小说,学习盗术读警察小说,学习枪法读杀戮小说,学习杀技读医生小说,学习医术读武侠小说,学习武功。传说中,读仙侠小说还能成仙刘星,一名小说迷,偶然觉醒一双书眼,从此踏上疯狂读小说的不归路禽兽,放开那本小说,让我来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