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123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章(第1页)

在许多情况下,小说家是将存在于意识之中的东西转换成&ldo;故事&rdo;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原本固有的形态与后来产生的新形态之间会产生&ldo;落差&rdo;,便如同杠杆一般,利用这落差自身的能量来讲故事。这是相当绕弯子和费工夫的活儿。

脑海中的信息拥有一定轮廓的人,便不必将其一一转换成故事。径直将那轮廓原封不动地转化为文字往往更快捷,也容易让一般人理解。恐怕得花上半年才能转换成小说形态的信息与概念,如果原封不动直接表达的话,可能只需要三天就能转化为文字。要是对着麦克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许不超过十分钟就能完工。才思敏捷的人当然能胜任这种事,听众也会恍然大悟:&ldo;啊哈,原来如此啊。&rdo;总之,那是因为脑袋聪明的缘故。

此外,知识储备丰富的人也不必特地搬出这个叫&ldo;故事&rdo;的、含混模糊或者说底细不明的&ldo;容器&rdo;来,更无须从零出发进行虚构的设定。只消将手头的知识合乎逻辑地巧妙编排,转换为文字,人们大概就能毫无障碍地理解和信服,感到心满意足了。

不少文艺评论家无法理解某类小说或故事,即便理解了,也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文字或理论,原因可能就在于此。与小说家相比,他们通常太过聪明,脑筋转得太快,身体往往无法适应故事这种低速的交通工具,因而先将故事文本的节奏转译成自己的节奏,再根据这转译出来的文本展开论述。这样的做法既有合适的时候,也有不太合适的时候,既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不那么顺风顺水的时候,尤其是当那文本的节奏不仅缓慢,并且在缓慢之上又加上了多重性与复合性的时候,那转译过程会变得益发艰难,转译出来的文本也就面目全非了。

这些姑且不论,我不知亲眼目睹过多少才思敏捷的人、聪明伶俐的人(他们大多来自其他行业),在写出一两部小说后,便将精力投向别处。他们的作品多数是&ldo;写得真好&rdo;的才华横溢的小说,有些还给人耳目一新的惊艳之感。然而除了极少例外,几乎无人作为小说家长期停留在擂台上。大部分甚至给我留下一种&ldo;稍稍观摩两眼,就此绝尘而去&rdo;的印象。

小说这东西,多少有些文才的人或许一生中都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一两部来。与此同时,聪明人大概很难从写小说这种劳作中找到期待的益处,估计他们写出一两部小说就会恍然大悟:&ldo;啊哈,原来如此,就是这么一回事呀。&rdo;就此转变心思,琢磨着与其如此,还不如去干别的行当效益更高。

我也能理解那种心情。写小说这份活计,概而言之,实在是效率低下的营生。这是一种再三重复&ldo;比如说&rdo;的作业。有一项个人主题存身其间,小说家将这个主题挪移到别的文脉加以叙述:&ldo;这个嘛,比如说就是这么回事。&rdo;然而,一旦在这种挪移和置换中出现不明朗之处或暧昧的部分,针对这些便又要开始&ldo;这个嘛,比如说就是这么回事&rdo;。这种&ldo;比如说就是这么回事&rdo;式的叙述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挪移置换链条,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地打开,总会出现更小的娃娃。我甚至觉得大概不会再有如此效率低下、如此拐弯抹角的工作了。因为若能明确而理性地把最初的主题顺利转化为文字,这&ldo;比如说&rdo;式的置换就完全没有必要了。用个极端的表达,或许可以这样定义:&ldo;所谓小说家,就是刻意把可有可无变成必不可缺的人种。&rdo;

可是如果让小说家来说,恰恰正是这些可有可无、拐弯抹角的地方,才隐藏着真实与真理。这么说或许有点强词夺理之嫌,然而小说家大多是抱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埋头劳作的。所以,自然会有人认为&ldo;世上没有小说也无关紧要&rdo;,但同时,认为&ldo;这个世界无论如何都需要小说&rdo;也是理所当然。这取决于每个人心中对时间跨度的选择方式,也取决于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视野架构。表达得更确切些,效率欠佳、拐弯抹角的东西与效率良好、灵敏自如的东西互为表里,我们栖身的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多元。无论缺少了哪个层面(或者处于绝对劣势),世界恐怕都会变得扭曲。

说到底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写小说基本上是一项非常&ldo;慢节奏&rdo;的活计,几乎找不出潇洒的要素。独自一人困守屋内,&ldo;这也不对,那也不行&rdo;,一个劲地寻词觅句,枯坐案前绞尽脑汁,花上一整天时间,总算让某句话的文意更加贴切了,然而既不会有谁报以掌声,也不会有谁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夸赞一声&ldo;干得好&rdo;,只能自己一个人心满意足地&ldo;嗯嗯&rdo;颔首罢了。成书之日,这世上可能都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贴切的句子。写小说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活计,无比耗时费工,无比琐碎郁闷。

世上有人会花上一年的时间,拿着长镊子在玻璃瓶里制作精密的船舶模型,写小说或许与之相似。我这个人粗手笨脚,根本做不来那种琐细的活计,然而我觉得两者在本质上却有相通之处。写长篇小说时,这种密室里的精工细活日复一日地持续,几乎无休无止。假如这样的活计原本就不合乎自己的天性,或者吃不了这种苦,根本不可能持之以恒。

记得小时候在哪本书上读到过两个人游览富士山的故事。两人以前都没见过富士山。脑子好使的男人仅仅在山脚下从几个角度望了望富士山,便说道:&ldo;啊哈,所谓富士山就是这个样子啊。这里果然是美不胜收。&rdo;然后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了,极其高效,慡快利索。然而另一个男人脑袋不太好使,没办法那般利落地悟透富士山,只好孤身一人落在后边,自己动脚爬到山顶一探究竟。于是既费时间,又费功夫,弄得筋疲力尽。折腾一番之后,终于才弄明白:&ldo;哦,这就是所谓的富士山?&rdo;总算悟透,或者说大致心中有数了。

被称作小说家的族群(至少其中大半)说来便是后者‐‐这么说有点那个,就是属于脑袋不太好使的那一类,倘若不亲自爬上山顶一探究竟,便理解不了富士山究竟是怎么回事。非但如此,甚至爬过好多次依然不明所以,再不就是爬上去的次数越多,反倒变得越糊涂。也许这才是小说家的禀赋。如此一来,已经算不上什么效率问题了。不管怎么说,脑袋好使的人反正干不了这种职业。

所以,就算某一天来自其他行业的才子横空出现,以一部作品博得评论家青睐和世人瞩目,成为畅销书,小说家们也不会感到太惊讶,或者觉得受到威胁,更不会对此愤愤不平(窃以为)。因为这些人中能够长期坚持创作的少之又少,小说家们对此心知肚明。才子有才子的节奏,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节奏,学者有学者的节奏。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人的节奏似乎大多不适合执笔创作小说。

当然,职业小说家中也有被称作天才的人,还有脑袋好使的人。只不过他们不单是通俗意义上的脑袋好使,还是小说式的脑袋好使。然而依我所见,单凭那副好使的脑袋能对付的期限‐‐不妨浅显易懂地称为&ldo;小说家的保质期&rdo;‐‐最多不过十来年。一旦过期,就必须有更加深厚、历久弥新的资质来取代聪慧的头脑。换句话说,就是到了某个时间点,就需要将&ldo;剃刀的锋利&rdo;转换为&ldo;砍刀的锋利&rdo;,进而将&ldo;砍刀的锋利&rdo;转换为&ldo;斧头的锋利&rdo;。巧妙地度过这几个转折点的作家,才会变得更有力量,也许就能超越时代生存下去。而未能顺利转型的人或多或少会在中途销声匿迹,或者存在感日渐稀薄。脑袋灵活的人或许会顺理成章地各得其所。

窗边的小豆豆  海边的卡夫卡  挪威的森林  偶像  中国文坛传奇作家:我的父亲张恨水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  美人恩  亡魂鸟  啼笑因缘  有人骗你  龙票  虎贲万岁  斯普特尼克恋人  现代青年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春明外史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纸醉金迷  且听风吟/好风长吟  

热门小说推荐
今夜难眠

今夜难眠

今夜难眠作者陈进童望君今夜难眠txt下载一觉醒来,结了婚,有位漂亮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妻子却跟我提出这样的要求...

田园娇女:师父大人强势宠!

田园娇女:师父大人强势宠!

警花一朝穿成山村丑丫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那个帅哥,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师父了,哎哎哎!你别跑!...

百鬼众魅图

百鬼众魅图

啥?拿本破图还能穿越鬼片了?楚人美,灭了!伽椰子,灭了!聂小倩,灭等等,像小倩这种邪妖恶灵,非得贴身渡化不可!以上,便是小镇青年齐子桓的捉鬼修道人生。新书百鬼都市已开书,欢迎大家光临。书友群号码...

重生八零之种田撩夫

重生八零之种田撩夫

作者嘟嘟猪猪的经典小说重生八零之种田撩夫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身负深仇的苏然重生回到了八十年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与夏城的这场婚姻变局,决定了自己一辈子的命运,两个家庭的幸福。是维持下去,还是离婚走人?都要把上辈子害自己的人,受到该有的惩罚。...

重生之种田悍妻

重生之种田悍妻

村里家徒四壁的穷兄弟花光积蓄买了一个丑媳妇,却是一个拥有穿越而来的杀手,从此只有不但把自己变成了最漂亮的媳妇,还带着相公发家致富,赚钱买地,成为豪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