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123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8章(第1页)

话题扯得太远了。不过我想说,日本教育体系的矛盾与社会体系的矛盾是一脉相承的。或许应当反过来说才对。总之,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再也没有余裕对这种矛盾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了。

先不说这些,再回头继续谈谈学校。

我的学生时代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半期到六十年代,校园欺凌和拒绝上学还没有成为严重的问题。并不是说学校和教育体系没有问题(我看问题倒是不少),不过,至少在我身边几乎没有欺凌同学和拒绝上学的例子。虽然偶尔也有那么几起,但并不严重。

我想,大概是处在战争刚刚过去的时代,整个国家还比较贫穷,大家有&ldo;复兴&rdo;和&ldo;发展&rdo;这样明确的行动目标的缘故吧。就算隐含着问题与矛盾,但四周飘荡着积极向上的空气。恐怕在孩子们中间,这种类似&ldo;方向性&rdo;的东西也在悄悄发挥作用。即便身处孩童的世界,拥有巨大能量的负面精神活动好像也不常见。其实,说到底是人们有&ldo;只要照这样去努力,周围的问题和矛盾一定会逐渐消失&rdo;的乐观想法。所以我尽管不太喜欢学校,仍然觉得&ldo;上学是理所当然&rdo;,并没有产生什么疑问,还是认认真真地去上学念书。

然而现在校园欺凌和辍学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甚至难得有不见诸报纸、杂志或电视报道的日子。不少孩子因为遭受欺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实在是悲剧,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有许多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量意见,也采取了许多社会对策,然而这种倾向却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

不单是学生之间相互欺凌,老师方面好像也有不少问题。这是很早以前的事件了:在神户一所学校,上课铃一响,老师就急着去关校门,因为校门太重,一位女生被门扉夹住,不幸丧生。&ldo;最近学生迟到的情况很严重,不得不这样做。&rdo;这位老师辩解道。迟到固然不是值得称许的行为,然而上学迟到几分钟,与一条鲜活的生命相比孰轻孰重,这种问题不言自明。

在这位老师身上,&ldo;不许迟到&rdo;的狭隘意识在脑袋里异样地强化和膨胀,让他失去了均衡有度地看待世界的视野。均衡感对于教育者来说本是非常重要的资质。报纸上还刊登了家长们的评论:&ldo;不过,那倒是一位热心教育的好老师。&rdo;这种话居然(能够)说出口来,这是相当有问题的。受害者惨遭挤压的痛苦究竟被忘到什么地方去了?

作为一种比喻,倒是可以想象&ldo;将学生压死的学校&rdo;的意象,然而当真活生生地将学生压死的学校,可就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了。

这种教育现场的病症(我觉得不妨这么说)无疑正是社会体系病症的投影。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原有一种自然的势头,如果目标已经确定下来,即使教育体系多少有点问题,也可以借助&ldo;场的力量&rdo;巧妙应付过去。然而等到社会失去这种势头,闭塞感处处可见时,表现最为显著、波及最为严重的就是教育这个场,就是学校,就是教室了。这是因为孩子们就像坑道里的金丝雀一样,能最迅速、最敏锐地感知这种混浊的空气。

就像刚才说过的,在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社会是有&ldo;发展空间&rdo;的。所以个人与制度对立之类的问题会被这个空间吸收,没有演化成太大的社会问题。因为整个社会都在运动,而这种运动吞噬了各种矛盾与挫折感。换个说法就是,感到为难时,到处都有可以逃入其中的余地和间隙之类的场所。然而高速增长时代早已结束,泡沫经济时代又已告终,到了现在,就很难找到这种避难空间了。只要顺应cháo流就总会有办法,这种粗枝大叶的解决方法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要设法找到新的解决方式,应对这种由&ldo;避难空间不足&rdo;的社会造成的严重教育问题。从顺序来说,首先应该有一个能找到这个解决方式的场所。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呢?

就是个人与体系能自由地相互活动、稳妥地协商、找出对各自最有效的接触面的场所。换言之,就是每个人都能自由自在地舒展四肢、从容不迫地呼吸的空间,是一个远离了制度、等级、效率、欺凌这类东西的场所。简单地说,那是个温暖的临时避难所,谁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自由地离开。说来就是&ldo;个体&rdo;与&ldo;共同体&rdo;徐缓的中间地带。每个人自己决定要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我打算姑且称之为&ldo;个体的恢复空间&rdo;。

一开始不妨是小一点的空间,不必规模宏大。就像自己亲手制作的狭小空间,在那里尝试种种可能性,如果有什么东西发展顺利,便将它作为样板(即跳板)进一步培养,发展下去。我觉得把这个空间逐渐扩展开来就行。或许得花一些时间,不过这大概是最正确、最合情合理的做法。这样的场所假如能在各地自发涌现出来,就再理想不过了。

最糟糕的情况,是文部科学省之类的机构把这种东西作为一项制度,自上而下地强加给教育现场。我们探讨的本来是&ldo;个体恢复&rdo;的问题,但如果国家试图制度性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岂不是本末颠倒了吗?完全可能变成一出闹剧。

来说说我个人的事。如今回想起来,在学校念书期间,最大的安慰就是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以及读了许多的书。

说到书,我就像握着铁锨往熊熊燃烧的炭窑里乱铲乱投一般,一本又一本,如饥似渴地读过各种类型的书。单是一本本地品味和消化,每天就忙得不可开交(消化不了的更多),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为其他事胡思乱想。有时也觉得,这样对我来说或许是好事。如果环顾自己周围的状况,认真思索那些不自然的现象、矛盾与欺瞒,直接去追究那些无法认同的事,我很可能会被逼入绝境,饱尝艰辛。

与此同时,我觉得通过涉猎各种类型的书,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地&ldo;相对化&rdo;了,这对于十多岁的我也有重大的意义。就是说书中描写的种种感情,差不多都感同身受地体验了一番,在想象中自由地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之间,目睹了种种奇妙的风景,让种种语言穿过自己的身体。因此,我的视点多少变成了复合型,并不单单立足于此刻的地点凝望世界,还能从稍稍离开一些的地方,相对客观地看看正在凝望世界的自己的模样。

假如一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凝望世间万物,世界难免会被咕嘟咕嘟地煮干。人就会身体发僵,脚步沉重,渐渐变得动弹不得。可是一旦从好几处视点眺望自己所处的立场,换句话说,一旦将自己的存在托付给别的体系,世界就会变得立体而柔软起来。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姿态。通过阅读学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收获。

假如世上没有书,假如我没读过那么多书,我的人生恐怕要比现在更加凄冷、更加枯瘠。对我而言,阅读这种行为原本就是一所大学校。那是一所为我建立和运营的量身定制的学校,我在那里亲身学到了许多重要的东西。那里既没有烦琐恼人的规则,也没有分数评价,更没有激烈的名次争夺,当然也没有校园欺凌。我能在&ldo;制度&rdo;的重重包围下,巧妙地确保另一种属于自己的&ldo;制度&rdo;。

现代青年  美人恩  纸醉金迷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  挪威的森林  窗边的小豆豆  中国文坛传奇作家:我的父亲张恨水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亡魂鸟  斯普特尼克恋人  龙票  虎贲万岁  春明外史  且听风吟/好风长吟  偶像  海边的卡夫卡  啼笑因缘  有人骗你  

热门小说推荐
宠物小精灵之精灵猎手

宠物小精灵之精灵猎手

一位穿越至宠物小精灵世界的男人,带着他对小精灵的资料记忆,在真新镇开始了他的神奇宝贝之旅,收服所有的宝贝是他的目标,当然,强大的实力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部不受很多热爱小精灵的读者待见的小说,但它无疑更真实更有血有肉,所以,不想心中小精灵世界美好形象被破坏的读者勿入作品每天1更,偶尔多更一章,少更会向大家通知,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并提出建议,绝不进宫。...

恐怖图书馆

恐怖图书馆

被诅咒的图书馆,如同一道道索命的恶鬼一次次恐怖的事件中,却每一次都能找到一条绝处逢生的生路。而洛秋不过是一名普通人,却要一次次的在恶鬼索命中找出那关键性的线索(有对抗,有伏笔已签约放心收藏支持!)...

女神的超凡高手

女神的超凡高手

为了一语承诺,为了一份信仰,为了一个真相重伤初愈的国级高手陈鱼跃退隐天海市,化身外卖小哥,本想低调修养一阵的他,却在送单途中遭遇恶婆碰瓷女神,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遭遇。且看陈鱼跃如何应对邪恶势力的阴谋诡计,又如何万花丛中抱得美人归来。老子觉得脑残作者应该起个鱼跃龙门这类有逼格有思想的书名。陈鱼跃慵懒的嘀咕着。想得知新书最新动态,欢迎关注笔仙的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点击‘添加朋友’→点击‘公众号’→输入‘qq276432835’或者直接输入‘笔仙在梦游’→搜索→加关注。...

异界求道传

异界求道传

一段奇异的梦境,一个穿越异世少年,带来的是一个滔天大局。什么是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李昊言道即规则,道则一切!既然这个世界是由魔法元素来构成万物的规则,那就让我用魔法明了这个规则,掌握这个规则求道,求的是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求道,并非只有修仙一途!在规则并不一样的魔法世界里,我将用我的知识,去解析规则,去明了这个世界的道。PS本人建了一个QQ群,群号533462199,欢迎读者入群讨论。每天2更,更新时间800,1800感谢阅文评书团提供书评支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