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123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皖系帝国(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shg.tw)”!

用日本人的钱建构了一个自己的帝国,却也因为这来自日本的钱,最后还是让这个帝国变成了泥足巨人。

治近代史者,一般人们都把1916年到1920年视为皖系统治时期。一个简单的分法,北洋军阀几个大头各占四年:袁世凯四年(1912—1916);段祺瑞四年(1916—1920);曹锟、吴佩孚四年(1920—1924);张作霖四年(1924—1928)。不过,严格地说,1916年在袁世凯死后上台执政的段祺瑞,至少在最初,代表的并不是一个皖系,而是整个北洋系。即使在北洋内部,也大多这样认为。当时的北洋系,虽然已经存在内部的派系,但尚未明显分化。段祺瑞原本就是袁世凯麾下的第一号北洋人物,却不仅没有参与洪宪帝制,据说还颇有微词,此时上台执政,不仅北洋系一致拥戴,就连西南方面也表示认可,甚至原来属于国民党系统的一部分人也表示可以接受段祺瑞。

当然,号称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除了王士珍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政治上没有野心,也没有多大作为之外,段、冯二位,在袁世凯还活着的时候,已经开始形成各自的小圈子。靠近段的,人称皖系;靠近冯的,人称直系。这种事,在中国政坛,从来难以避免。有皇帝在的时候,无论怎样打击朋党,朋党都存在,更何况没有皇帝了。但是,虽然直皖这样的分歧有了,彼此之间,却绝非视同水火,泾渭分明。跟过去的朋党一样,说是这个党、那个党,但界限并不清晰。北洋系的将领,虽说有一部分人出现了跟冯走得近一点,还是跟段更亲昵的分别,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并没有这样的分别,跟两边的关系还都可以。像曹锟这种人,虽说籍贯上为“直”(保定人),但在段祺瑞秉政之初,在冯、段之间,却没有明确的归向,很难说他到底是属于直系还是皖系。至少在他派吴佩孚进入湖南,一口气为段祺瑞打到衡阳之前,没有这样的归向。显然,曹锟虽然有傻子之名,却并非有命令就服从的“傻子”。

皖系真正作为一个庞大的军政体系,实际上是安福国会成立之后的事情。这期间,完成这个过程,要经过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和安福国会选举三件大事。

所谓府院之争,就是总统府和国务院之争,也就是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之争。袁世凯之后的北京政府,是《临时约法》规定的民元体制,介于法国的半总统制和议会责任内阁制之间,一种相对权力关系比较模糊的制度形式。这种仓促形成的制度,本是当年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之际,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而安排的权宜之计。这种体制在袁世凯当家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被改成了总统独裁制,无论是总理还是后来不伦不类的国务卿,都是挂名的。

段祺瑞之所以同意回归《临时约法》的体制,首先是出于反袁势力的压力,这个压力让老袁众叛亲离,老命不保。继任的段,不打算继承袁世凯的负资产,因此只有改弦更张,回到民元体制,大家都能接受。其次,也因为段对民元体制的看法,并不认为那是半总统制,而只当它是责任内阁制,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理实权在握,而总统只是一个幌子。借此抬出一向有菩萨之称的黎元洪做总统,并不耽误自己对实权的掌控。尽管让一向为他看不起的黎元洪摆在他的上面(论在清朝的资历,黎元洪远不如段祺瑞,他当军长的时候,黎元洪才是一个小旅长),但在实权和虚名之间,段祺瑞还是选择前者。再次,向民元体制回归,也是对前阶段袁世凯作为的一种修补,段祺瑞虽然是个武人,但当时对西方代议制的迷信,却是一种大趋势,段祺瑞也不能例外,也幻想着可以通过这种制度的正经运作,获得成效,改变中国的面貌。

然而,遗憾的是,真的操作起来,段祺瑞发现事情完全变了味。在他眼里的责任内阁制,到了总统府那里,则是半总统制。身为国务院秘书长的小徐(树铮),视总统为盖章机器,“指挥黎氏画诺”。虽说跋扈了一点,但如果真的是责任内阁体制,倒也不太离谱。但总统府方面却受不了,性子柔和的老官僚张国淦做总统府秘书长时,还能勉强维持“和局”。换了出身报界的参议员丁世峄,双方立即剑拔弩张,斗了起来。双方的秘书长各自草拟有关府院权限的条例,骨子里无非是责任内阁制和半总统制的制度分歧。按道理,这个从《临时约法》就留下来的问题,本可以通过议会加以解决。但是当时的议会,并没有这种制度上的自觉,刚从帝制结构中走出的议员们,做了民意代表,却只当是在做官。当时之世,不唯握有实权的武人不明白在代议制下的本分是什么,就是民意代表,也是如此。大家对权力纷争有兴致,但于制度建设却无心情。

不张罗修改制度,在当时的情形下,因府院之争,议会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议会的参与,却更多的是意气之争,帮同吵架。这种参与,使得府院之争更趋复杂化。开始的时候,部分议员很热衷于左袒右袒,居中取势,经常把在议会中的表现,作为进入行政部门做官的契机。在当时,人们还是按照清朝的旧习惯,认为做官才是正经事。所以,借机弄个一官半职,才是议员们真正的追求。但议员做了官之后,非但不会使国会和内阁关系改善,而且往往会因权力斗争牵扯两边的关系,使关系更加恶化。自从前国民党系统的议员领袖孙洪伊入阁,做了内务部长,并跟小徐以及段祺瑞发生激烈的权力之争后,段祺瑞跟国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起来。

当时的中国政局便是如此奇怪,一方面代议制是合法的权力,一方面是实权在握的武人团体,两下两层皮。两层皮,哪个都有实在的意义。代议制有来自西方成功经验的制度迷信的支持,而这个迷信的背后,则是风靡一时的进化论思维,这是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可是,真正控制局面的,却是那些枪杆子在手的军阀,只有他们才具有操纵政局的实力。进化论的意识形态虽然强大,但它还是形而上的,真正操作层面的工具价值,还是中国传统的阴谋权术。段祺瑞发现,每当他乐意遵守代议制的规矩时,办事无不障碍重重,什么也办不成;当他玩弄权术,操纵军人干政的时候,反倒要顺利得多。

只是这仅限于日常事务,到了重大决策的关头,“徒恃法律上名义建立于北洋派之上”的总统,依靠国会的配合,还是能给北洋派领袖段祺瑞造成巨大的麻烦。最明显的事件,发生在对德宣战问题上。

时间进入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将近4年,交战双方德奥同盟和英法协约两大集团,像两个缠斗已久的巨人,已经精疲力竭。似乎这个时候,外面只要来一个人,手指一捅,一方就会倒下。当时的世界,有这个力量的国家,只有日本和美国,日本不乐劳师远征,更喜欢待在家里卖军火。最后解决问题,眼见得只有靠美国。跟英国血浓于水的美国,如果参战,选择帮谁,不问可知。但是,已经加入协约国的日本,和即将加入协约国的美国,却都特别想把中国拉进来,让中国给他们出兵,出劳力。但是两家又各有怀抱,都想让中国走自己的路线参战。显然,他们着眼的,不止是参战本身,还有战后在远东的势力份额。

日本人下的功夫比美国人大得多。自日本大隈内阁倒台、寺内内阁上台以来,因为寺内的私人代表西原的说项,段祺瑞政府对日本好感大增。西原的第三次来华,主要目的就是游说中国走日本路线参战。终于,在日本的利诱下,1917年初,中国接受日本参战援助,走日本路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切实行动,把身子靠在了日本人身上。当然,这也埋下了日后美日在五四运动前后暗中较劲的伏笔。

然而,就当时而言,在参战问题上,中国国内一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押宝似的选择一方参战,然后搭便车提高中国的国家地位。段祺瑞和一些亲英美派的政客,就是这种意见,只是段祺瑞和这些政客选择的路线不一样。另一种是两边都不得罪,保持中立。由于英法在中国势力比较大,因此可以选择稍微偏向英法协约一方,比如跟德国断交,但不参战,留有余地,万一德奥同盟胜利,也可以免于尴尬。由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现代化过程中,德国一直是样板之一,军人崇德者不在少数,徐树铮就是一个。所以,持后一种意见者,在军政各界,不在少数。而日本的活动,反而增加了这些人的疑虑。用西原的话来说,就是“担心中国会在外交上丧失自主权,更害怕日本会借口加强中国沿海的防御而侵犯中国的领土”。待在总统府的黎元洪,就是后一派的代表人物。黎元洪脾气很好,一般情况下,很少跟人发生冲突,面对强势的段祺瑞,更是如此。但对于中国的参战,他认为事关国运。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肯妥协。

就这样,在最后参战问题上,府院之争走向了决裂,而国会站在了总统一边。段祺瑞为了能让对德参战案得以通过,动员了督军团施压没有用,采取了下三烂的公民团包围国会这种袁世凯的故伎。由于玩得过于拙劣,最终不但没能成功,反而惹翻了多数的议员,闹得沸反盈天,北京政局大乱。最后,黎元洪不顾督军团的反对,以不太合法的方式,罢免了段祺瑞。段祺瑞负气出走天津,天下更乱了。

罢免了段祺瑞的黎元洪发现,采取如此决绝的办法跟北洋派闹翻,结果是得罪了所有无论如何都不能得罪的人。各地军阀反声震天,杀气腾腾,自家的地位岌岌可危。免了段祺瑞之后,居然在北京找不到一个人肯出面组织政府,接替段祺瑞。按当时的情形,他自家的性命,也随时可能被随便一个什么武人提一旅之师就给灭了。无奈之下,病笃乱投医的黎元洪,只好接受辫帅张勋的进京调停。作为前提条件,是必须解散其实是支持他的国会。可是,签署解散命令,都没有人副署,最后还是步兵统领江朝宗出来给他解了围。各地的军阀,明明知道张勋这个前清的孤臣孽子,来北京多半是要拉出小朝廷复辟的,但却纷纷纵容这个脑后拖着辫子的江西老表出头为他们火中取栗。只有在天津的段祺瑞,声音不大地警告张勋不要复辟,但也很快就淹没在各地武夫一片叫好声里。

当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军进入北京城之后,一头扎进了宫里。复辟大戏开锣,遗老遗少粉墨登场。迟钝的黎元洪,这时才发现自己上了当。赶紧躲入日本使馆,发表两项命令,托人带到天津拍发。一项是委托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一项是重新委任段祺瑞为总理,主持讨逆。

接到命令,段祺瑞忸怩了半日,虽然有点不情愿,最终还是接受了委任。接受全权委托的段祺瑞,知道这等于黎元洪向自己递出了降书降表,府院之争从此画上句号。但在得意之余,却发现自己没有一兵一卒可以调遣,也没有一分钱可以供支配。显然,在那个时候,钱有时候比兵更有用。有钱,不愁买不来兵供他调遣。此时,亲日的曹汝霖为他雪中送炭,从日本三菱公司北京分公司借来了100万日元,随后又弄到了盐余款50万。有了钱之后,段祺瑞先用钱收买了驻扎在北京附近的第八师师长李长泰的小老婆。然后靠这妇人的枕边风,说动了这位国军精锐师的师长。随后,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和第三师曹锟部也响应讨逆,陆续聚拢四五万人。对付五千辫子军,已经绰绰有余。于是,段祺瑞于1917年7月3日于天津马厂誓师,兴师讨逆。此时,过去跟张勋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的各省军阀,呼啦一下全部变了脸。五千辫子兵,当然守不住小朝廷,害得张勋复辟未成,连自己的老窝徐州并辫子军都丢了,从军阀盟主,变成复辟元凶。而段祺瑞,则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从此,中国政局进入了段祺瑞的全盛时期。

全盛期的段祺瑞,名副其实地可以称为皖系首领。第一,派系的界限清晰了,自家不仅有了嫡系,而且在“北洋团体”中,也有了亲疏之分。第二,身边不止若干追随者和幕僚,而且还有了一大队的文臣武将。严格地说,此时的皖系,有两个东西是标志性的,一是用日本的借款,编练嫡系武装参战军,有了亲自掌握的嫡系武装;二是建构了一个听话的代议机构安福国会,有了一大群听招呼的议员。

编练嫡系武力,兹事体大,由段亲自抓,具体由他的哼哈二将之一的靳云鹏来操办。而操办国会,则由他的哼哈二将的另一员徐树铮出面。这样两件费钱的大事,背后的支撑者是日本,具体地说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西原借款。由于日本方面金钱橄榄枝的舞动,在北洋时期历届民国政府中,段祺瑞的皖系政府,是最亲日的。用日本人的钱建构了一个自己的帝国,却也因为这来自日本的钱,最后还是让皖系帝国变成了泥足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是这两件事,让段祺瑞得罪了原来自家盟友。文的方面是梁启超和他的研究系,武的则是曹锟、吴佩孚,甚至还有东北的奉系张作霖。

鬼医农女:帅哥,耕田吗皇甫筱司马槿  超强小保安  降龙幕笛  系统带我去问道  唐昊小农民  最强末世三国系统  陆先生又进黑名单了  清穿守则  武帝神体风浩宛欣  生而不凡林北  九转天尊丁烈然儿  从前那些沙砾  大医直播间  异世封天  三国之帝临天下  万界∶开局从鸿蒙苏醒  最强狂暴续命系统  剑灭苍穹  亡灵祀  秦天道温书欣  

热门小说推荐
逃离塔科夫之垃圾系统

逃离塔科夫之垃圾系统

人人都有系统,别人的系统不是有无限的功法就是有万能的金钱,就算是游戏系统也是当代最火的游戏,可你给我的这是什么鬼啊,逃离塔科夫?这是什么游戏?有人玩吗?算了看在你给我钱啊!不是!看在你是个系统的面子上我就勉强用用吧。之后呢就是真香定律了。...

祖上是盗墓的

祖上是盗墓的

长生不老是人类美好的梦,可是当它实现了呢?这是幸与不幸呢?曹郁森意外吞食了长生不老药,人生的轨迹从此开始了改变,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途树根在数百年不腐的绝色女尸身体内的参天榕树,能让人起死回生的老龟自葬之地龟窟以及数千年前的鬼国...

新大明帝国

新大明帝国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带着外星高等文明的宇宙飞船和大批机器人士兵穿越抗战最后一刻,新大明帝国!...

时光中的匆匆独白

时光中的匆匆独白

作者盛少。书名时光中的匆匆独白我拿时光换你一世痴迷不负时光不负己。主角林语嫣冷爵枭。结婚一年,老公宁可找小三也不愿碰她。理由竟是报复她,谁让她拒绝婚前性行为!盛怒之下,她花五百万找了男公关,一夜缠绵,却怎么也甩不掉了!他日再见,男公关摇身一变成了她的顶头上司一边是拿床照做要挟的总裁上司,一边是满心求复合的难缠前夫,还有每次碰到她一身狼狈的高富帅,究竟谁才是她的此生良人...

机战皇

机战皇

机战皇由作者沉默的糕点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机战皇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